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全州分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统计分析 >> 全州分析
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甘南特色种养业向产业化发展
发布日期:2017-05-17 作者:朱建华 来源:甘南州统计局农村科

近年来,甘南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一号文件精神,始终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牧业农牧村工作的主线,扎实推进“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 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推动种植业特色化,扩大林渔经济规模,通过调结构、去库存、降成本推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传统农牧业生产逐步向现代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不断提升农牧业生产效益,使甘南高原特色种养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一、传统农牧业生产现状

2016年甘南州拥有耕地面积100.19万亩,其中,旱地地为91.85万亩,占到90.88%。15度以上坡地和山地为43.5万亩,占到了近一半。州内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3.6摄氏度,没有绝对无霜期。种植业生产长期以来维持着靠天吃饭的粗放经营模式,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蚕豆、豌豆、油菜等大众作物,灌溉设施跟不上,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丰年丰收、灾年歉收。粮食作物亩产在150-170公斤之间徘徊,大部分农民由于种植效益低,都外出务工创收,部分土地撂荒闲置,造成资源浪费。畜牧业生产从根本上说仍然没有摆脱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2016年全州各类牲畜存栏368.24万头只,折合895.53万羊单位,与省上核定的全州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红线558万羊单位,超载337.53万羊单位。由于维系传统的草原畜牧业放养模式,牲畜生长周期长,加之群众存在惜售心理,不及时出栏,造成草场超载,草场沙化面积逐年增加,草畜矛盾逐年加剧,形成恶性循环。致使作为第一产业的首位产业生产后劲不足,增长空间逐年收缩。

二、高原特色种养业悄然兴起

随着“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计划的深入推进,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行,甘南州现代农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有甘南特色的种养业初具规模,正在悄然向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一)高原特色种植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依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双联”帮扶工作为抓手,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大力扶持农牧村富民产业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以特色种植为主的公司、合作社和专业户,已成为种植业生产的新亮点。临潭县店子乡西正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业设施装备配套生产、农业产业技术开发、农产品保鲜储运营销,拥有“一月红提”、“西开”两个商标,主要装备产品取得了生产认证和许可,农产品通过了绿色产品认证,具有农产品进出口经营权,是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城市的易初莲花、家福乐、沃尔玛超市的农产品供应商。该公司主要从事种植西兰花、莴笋、红提葡萄等产品,种植范围已辐射到临潭店子乡、洮滨乡,卓尼县纳浪乡、柏林乡,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2017年已和菜农签订了20000亩西兰花种植订单合同。订单式生产即消除了菜农的后顾之忧,也确保了菜农的收益。舟曲、卓尼发展羊肚菌种植喜获成功。羊肚菌适宜在海拔1700-2200米左右的高半山林缘阴湿地带种植,当年10月中旬左右种植,来年3月中旬开始采收,采收期45天左右。去年全州种植羊肚菌600亩左右,其中,舟曲县在17个乡镇的1068座塑料大棚种植羊肚菌356亩,预计产量达12吨。亩产干品45斤左右,按市场价每斤800元计,亩收益3.6万元,扣除费用纯收益在3万元左右。舟曲县双龙沟播技术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全膜双龙沟播技术即实现保墒蓄墒、增加积温,同时有效抑制田间杂草,减轻土壤盐碱危害。据实地种植实验,采用全膜双龙沟播技术种植的作物比常规种植的要增产20%-30%,经过多年推广已被舟曲广大群众接受,预计今年采用全膜双龙沟播技术种植玉米和马铃薯4万多亩。卓尼县因地制宜发展油用牡丹种植产业,2016年全县共种植油用牡丹840亩,其中柳林镇200亩,木耳镇200亩,喀尔钦乡160亩,纳浪乡280亩。规划10年内全县油用牡丹种植规模达到10万亩,2017年计划种植800亩。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条:1—4月份甘南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下一条:2017年1-4月甘南州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简析